1948年,塔山阻击战与淮海徐东阻击战相似,旨在歼灭锦州范汉杰兵团。范汉杰乃黄埔一期生,其兵团被围后,蒋中正急令援军,任务落在侯镜如肩上。
创作辛苦,诚邀您以发财之手,赐个赞与,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,非常感谢!
侯镜如与范汉杰均为黄埔一期生,当范汉杰在锦州遭围困时,侯镜如率11个师从塔山方向试图突围,意图与其汇合。
侯镜如兵团中,第五十四军为主力,军长阙汉骞系黄埔军校四期生,历经淞沪至腾冲反攻战。该军抗战后配美械,为主力。我方遣吴克华第四纵队,阻击其11个师。
这两次阻击战背景相似,均旨在阻挡国民党援军,以歼灭其两大重兵集团,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,从而在时间上争取更多优势。
分析显示,范汉杰兵团与黄百韬第七兵团均为我方必歼目标,需速战速决,不让其喘息。关键在阻援部队阻击时长,因侯镜如救范,邱清泉、李弥援黄,皆为国民党主力机动兵团。
阙汉骞、邱清泉、李弥指挥的美械部队,即第五十四军、第五军、第八军,为其起家部队,磨合与指挥顺畅,然战役中均未能突破我方阵地,结果相同。
为何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部队在运动战中失效?原因在于,其指挥官普遍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常识。
1948年10月,范汉杰所率兵团遭围困于锦州。
蒋中正亲赴葫芦岛,部署解围作战会议,嘱范汉杰保持镇定。范汉杰兵团被东野主力围困锦州,装备已与国军持平,火炮、冲锋枪等优势更显。
范汉杰深感不安,频请蒋中正速派援兵。他仍抱期待,但东野仅派吴克华第四纵队于塔山布防。范汉杰更期待了,疑第四纵队难挡侯镜如11师,含五十四军等美械远征军。
第四纵队也疑惑,历来主攻却改塔山阻击,模式转变且敌力强大。数周前便至塔山布防,动员修筑工事。指挥部特派方静提改进意见,显然重视此任务。
塔山阻击战备受指挥部重视,认为歼灭范汉杰兵团的关键在于塔山,若国民党援兵无阻会合范汉杰,则前功尽弃,战略部署将付诸东流。
塔山阻击战至关重要,莫文骅决心全力死守。结果,侯镜如兵团11师未破四纵阵地,范汉杰期盼未果。国民党军战术用尽,仍惨败,四纵成功挡援,为歼敌赢时。
1948年11月,徐东阻击战中,国民党军为解救黄百韬兵团,派出李弥、邱清泉两兵团约五军兵力。我方则以第七、第十、第十一共三纵队力量进行阻援。
我方十纵司令员宋时轮将军誓言,十纵即便全灭也要阻邱清泉兵团于碾庄外。阻击线长约二十公里,以防邱清泉突袭及李弥侧翼进攻,并顾及碾庄至徐州纵深,阻截徐州援军。
我方派出三纵队阻援,面临巨大压力,需同时防备邱清泉、李弥部队,以及徐州方向刘峙可能派来的其他增援,形势严峻。
三野有俗语:“排炮不动,定是十纵!”十纵善打阻击,国民党猛攻亦不动。邱清泉兵团闻十纵参战,攻势稍缓。其王牌第五军装备精良,为我方重点防范。阻其援黄,即可挡五军于碾庄外。
李弥、邱清泉兵团首攻即遣五师以上兵力猛突,经我方顽强阻击,三日仅进二十里。黄百韬在碾庄焦急,频催南京并电徐州,望速令邱、李加速。徐州压力转至杜聿明,他亲赴前线督五军突破。
此刻,他们全力以赴,调动第五军主力,并派出飞机投掷重弹。我方阻援部队受损严重,但在运动战下,对方此举只是徒劳消耗弹药,效果甚微。
第十纵队命主力团团长死守阵地,阻止邱清泉第五军进攻,确保碾庄围歼黄百韬的关键战局。最终,邱清泉与李弥全力进攻亦无法突破阻援部队防线。
邱清泉第五军伤亡加剧,杜聿明与邱担忧。黄百韬兵团非黄埔主力,邱认为支援耗损王牌不值,遂令第二兵团撤退。李弥的第13兵团亦选择不再坚持。
我方阻援部队顽强阻击,致国民党军徐州方向派出的两机动兵团未能解救第七兵团于碾庄,终致第七兵团全军覆没,指挥官黄百韬阵亡。